大洼之戀
趙富山
我對濕地最初印象,來自年輕時從戎修路的記憶。就在大興安嶺腹地,額爾古納河沿岸。但我不能肯定這是否就是濕地,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人叫它濕地,當?shù)厝说牧晳T叫法是塔頭地。那是原始大森林之側(cè)一片空曠、松軟的灘涂草甸子,草甸子里淤泥沒膝,長著一叢叢草棵子,淤泥下是它盤根錯節(jié)的根莖,直徑近一米,深深扎在淤泥中。修路時需要把它連根鏟除,回填好土砂石,難度可想而知。
九十年代初我為《科學中國人》組稿去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采訪年輕的所長,一位德國留學歸來的濕地專家,第一次用科普的語氣介紹濕地,他說起濕地的知識侃侃而談,妙語如珠,他說濕地是地球之腎,在調(diào)節(jié)氣候、維護生態(tài)、造福人類上有重要作用。我談起年輕時當鐵道兵修鐵路遭遇塔頭地,那一身水一身泥的年輕士兵也是神采飛揚話語不斷。他說你們部隊在的地方就叫大興安嶺根河濕地,是東北濕地圈重要組成部分,那里正是我們的研究課題。這樣的互動采訪很快就切入主題,快樂而迅捷,一個科學家的專訪就此輕松完成,也讓我對濕地有了些許感性認識。
一直以為,這次去大洼濕地赤腳或者穿拖鞋是最佳選擇。原因很簡單,濕地者,是濕的泥濘或灘地——比如像海灘、江灘、湖灘、河灘等,與干的泥地和灘地正好相反。去年我去川西和青海交界處的諾爾蓋草地,尋訪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經(jīng)歷,也是一次濕地穿越。所以,那天去南大港大洼濕地時,包里特意備了一雙拖鞋。
沒想到,大洼濕地徹底顛覆了我的看法。一是因缺水,大洼并非水鄉(xiāng)澤國,滿目汪洋;二是大洼濕地不在渤海邊上,也沒有供我赤腳撒野放縱的地方。那天,我們是坐大巴進去的,先像君子一樣斯斯文文坐在雕梁畫棟的旅游船上,一路上優(yōu)哉游哉慢慢欣賞大洼河上的風光和兩岸的景色。
但大洼濕地沒有想象中的灘涂或者泥地。應該說,河流才是大洼濕地的靈魂,水才是大洼濕地的精髓。據(jù)介紹,大洼濕地約10萬畝,70%的面積是河港、池塘、湖漾、沼澤,豐水季節(jié)有所謂“一曲溪流一曲煙”之妙。想起古代整個大洼濕地應該是河流縱橫交匯,水道如巷、河汊如網(wǎng)、魚塘如鱗、諸島棋布,形成了大洼濕地獨特的景致。真所謂說:大洼之美在于水。
大洼人始終把環(huán)保當作一件大事來抓。多年來,大洼里沒有發(fā)生一起環(huán)境污染事件,有效地保護了大洼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為自然保護區(qū)的生態(tài)建設(shè)和文明發(fā)展做出了重要貢獻??上н@些年地球氣候整體變暖、干旱,使得大洼濕地缺少了水的滋潤和靈性。
但在大洼,一種恢宏而靜美的力量,重新掠過我的眼底,讓無聲深處的自然風景,就這樣款款行走、穿越一日千里。
北國江南,大洼深處的水鄉(xiāng),你的靜謐和幽深比我的想象還要蒼茫廖遠,穿越大洼如詩如畫的夢境,我該以怎樣的姿勢,傾聽歲月雋永而纏綿的歌謠?
我們坐在船上,在縱橫交叉的河道上悠游,感受著盛夏七月難得的清涼。沿途景色,一如農(nóng)村鄉(xiāng)野,美不勝收。大洼的河流,的確保護得很好,河水呈黛綠色,碧波蕩漾;河面上,水草鮮潤柔婉,浮萍漂浮,蓮影搖曳,不時有野鴨水鳥鳧泛其上,我們游船經(jīng)過時,偶爾有野鴨水鳥輕輕拍打翅膀,在水面上故作姿態(tài)地低飛幾下像炫耀與人,更多的,依然是悠哉游哉地在船邊鳧水覓食……
一路上,我們的游船緩慢地行駛著,前后是水,兩邊是岸。岸邊蘆葦叢生,岸上茅舍儼然,但看得出,不是那種“柴米”人家的茅舍,而僅僅是一種茅舍形狀的建筑而已。就像一種吸引鳥類必備的道具,點綴在這充滿農(nóng)耕意味的濕地內(nèi)。
事實上,大洼濕地也確實是目前京津冀第一個集城市濕地、農(nóng)耕濕地、文化濕地于一體的濕地公園。盡管,它與我期望的濕地遠非一致,或者與我理解的濕地相去甚遠。
我們在大洼河上一個往返后棄船上岸,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新建的客服中心和幾條逶迤曲折的木制棧道。我信步走上九曲十八彎的棧道,向大洼深處走去。邊走邊聆聽自己的足音,仿佛走進遠古,看見漁獵農(nóng)耕的先民在勞作和腳下堆積如山的貝殼和古生物意識鮮活起來。
可惜,一則因為游程匆匆,再則有些想象的自然和人文景觀,也沒有看到;而像文人筆下“秋蘆飛雪”這種勝景,若非大洼深秋季節(jié),不能欣賞“庵水周四隅,蒹葭彌望,花時如雪”的美妙;至于像“煙水漁莊”的“三煙”之妙:柳煙、云煙、炊煙,如果不是氣溫季節(jié)光照時辰等等的巧合,游人只能望文生義,憑空想象了……
一路步行,最后來到一座遠遠的棧橋上,極目眺望,但見整個大洼濕地小河彎彎,蘆葦茂密,波光搖曳,煙樹綠意,一派美景。游大洼濕地而知華北水鄉(xiāng)之美,而知水鄉(xiāng)淳厚的民風、民俗遺存之豐富多彩,不虛此行也。
不知道是萬頃碧波蕩漾了思緒,還是十里蘆花飄飛了情愫,也不知道是千年歷史撥動了心弦,抑或是質(zhì)樸民風感染了心境,我多想就地解讀大洼濕地那無盡的詩意。
大洼濕地源于原始自然,又生于京津冀的懷抱,所以她正是我們的來處,而也將會是我們的歸宿。
返程了,身后是那片平凡卻孕育無限生命的沃土,身前是等待著大洼人去開啟的碧海藍天?;秀遍g發(fā)現(xiàn),茫茫大洼,濕地漫于各個角落,但留足了空間期待大洼人去開發(fā)去耕耘,相信大洼的明天更美好。